萨满服装哪里定做-萨满装束
锡伯族服饰的介绍
锡伯族的早期服饰衣料是以鹿、猪犴等兽皮为主,比较注重防寒保暖功能。锡伯人的长袍,系大半截的长袍,底边在膝下半尺许,袖口为马蹄形,可以卷上,可以放下,下身穿的长裤,外加“套裤”(只有两条裤腿,没有裤裆和后腰),春秋穿的是“夹套裤”,冬季则穿“棉套裤”。除了平时的服饰外,锡伯族萨满教中的萨满还有自己特制的服装;头戴六股钢盔,胸挂护心铜镜,腰围飘带绣裙。萨满穿上这种服饰跳起萨满舞,模仿各种动物的形态和追逐、打斗、厮杀的动作,既反映了原始氏族时代的精神和狩猎、游牧的生活气息,又反映了山林文化和草原文化的特点。
谁能解释一下“萨满”是什么?
“萨满”一词源自通古斯语Jdamman,意指兴奋的人、激动的人或壮烈的人,为萨满教巫师即跳神之人的专称,也被理解为这些氏族中萨满之神的代理人和化身。萨满一般分为职业萨满和家庭萨满,前者为整个部落、村或屯之萨满教的首领,负责全族跳神活动;后者则是家庭中的女成员,主持家庭跳神活动。萨满,被称为神与人之间的中介者。他可以将人的祈求、愿望转达给神,也可以将神的意志传达给人。萨满企图以各种精神方式掌握超级生命形态的秘密和能力,获取这些秘密和神灵力量是萨满的一种生命实践内容。
史官不用“萨满”这个名词,在文字上只称其为“巫”。在匈奴时代,萨满在政治、军事上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凡战争或其他处于犹豫状态的事件,最后要取决于萨满。北方民族的萨满,大不同于中原的巫。萨满必须具备许多常识或知识,能够观察事物的发展,预测未来,敢预言吉凶。柔然也是如此,只是其传简略未及叙述而已!
萨满教
萨满教是原生性宗教。萨满教不是创生的,而是自发产生的。广义上的萨满教是世界的。萨满文化是个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其流行区域集中在亚洲北部和中部,乃至欧洲北部、北美、南美和非洲,这是广义的萨满教。
狭义上的萨满教为阿尔泰语系,如:维吾尔、哈萨克、塔塔尔、蒙古、锡伯等民族所信仰,其信仰主要是万物有灵论、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萨满教的基本特点是没有始祖、没有教义、崇拜多种神灵,没有组织、没有固定的庙宇教堂、没有专门的神职人员。萨满教的主要活动是跳神。
萨满的历史起源
萨满是北方民族的原始信仰,起源甚早,在母系制度的社会里已经非常发达与成熟了。萨满差不多都是氏族领袖,被中原神化了的西王母,就是萨满兼酋长。
创造天圆地方的盘瓠学说的也是一位女萨满,“高辛氏有老妇居宫中,得耳疾,取之得物大如茧,盛瓠中,复之以盘,俄顷化为犬……”。这位老妇就是萨满,成为犬戎之祖。她对天地万物的认识有了新的升华,产生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天地相合则万物生。茧,可以解释为原始细胞,犬代表万物万象,五色化为五行水火木金土,五方东西南北中,五色青黄赤白黑,五味等等的朴素唯物思想和进化的意识,因之就产生了最原始的信仰,即天地万物的自然崇拜。尤其是“天”是古代蒙古人最高的崇拜对象。柔然就是“天”。柔然汗国就是“天王之国”。柔然是丁零、狄历之音变,读音为颠连,汉文写作柔然,实与襜褴同音。
古人认为来自天体的自然变幻给人以享受,也会给人以灾祸。人类在趋吉避凶的本能活动中,对自然界的变幻,产生了畏与敬的思想意识。因这些祸福都来之于天,对天就产生了最崇高的崇拜与信仰。天以外的崇拜对象,古人认为皆附属于天,皆遵从天的意旨,按天所制定的一切去执行。比如万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兴旺与衰亡,都是天在冥冥中起作用。当人类产生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以后,古人也就联想到天地万物的领导者,想到了这个神秘的天空是谁来主持?就模仿人类的分工,模拟了天的主宰者。有人说“狄历”就是北方民族的最高天神,情理虽近,但也不便盲从。
西方萨满一词是“shaman”的音译,指部族宗教或精神领袖一类的人物。他们通过草药使自己进入一种虚幻的状态,从而举行宗教仪式。
萨满祭司对“石母”崇拜的历史起源
石像水一样,在神话中,是孕育宇宙第一生命的母体。这第一生命被称做石神,世界就是由这个初始宇宙神创造的。石作为火的生源和依托,被视为宇宙之母或宇宙生命力的象征。所以,石神观念与火神话和火信仰密切相连。满族神话中,有一位叫多阔霍的女神。相传,在天地未分的时候,就有这位古老的女神,她是住在石头里的,孕育着光与热的宇宙大神。天母阿布卡赫赫被恶魔耶鲁里骗进了大雪山,巨大的雪堆压得她冻饿难忍,于是吞下了雪山底下的石头和石头里的多阔霍女神。多阔霍的热火烧得阿布卡赫赫坐卧不安,一下子撞出了大雪山。热火烧得阿布卡赫赫肢体融化,眼睛变成了日月,头发变成森林,汗水变成了溪河。石神话十分强调石火产生的宇宙意义,即它是宇宙中最早的生命形式。石神亦是宇宙中最早出现的大神。它是世界万物发生的根源,是创造万物的宇宙神灵。这也是萨满教宇宙发源的多元形式之一种。满族有的族姓把石头作为祖先神偶,以石头代表神位,或说石头是神灵的藏身之处。富育光、王宏刚在《萨满教女神》中介绍,满族徐姓在其祖先神匣内恭放三枚白卵石,传言该石为远世萨满南迁时从石洞带来,世代恭祀不已,已逾三百年。祭时,族人向白卵石叩礼,萨满颂道:“妈妈的祖石,母亲的祖石,光明的祖石,生命的祖石,万代开基的母石神祖。”在民间传说中,石头也是萨满寄魂的借体,萨满借助石头的生力滋养灵魂,增强魂力。萨满服饰上也有装饰神石之俗,或以此滋养萨满魂力,或以此代表神灵,或以神石护身。
魔兽历史中的萨满
先知是体现最强大的萨满教力量的古老兽族,这些强大的萨满祭司是萨尔最信任的参谋并经常参与制定兽族部落的战略.先知并非只会运用土地和天空的力量.他们还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他们智慧只有在战斗中通过他们的勇气和残忍才能表现出来.当敌人逼近时,限制驾驭着他们忠诚的座狼冲向战场.使用他们与生俱来的萨满力量召唤各种元素作战.受到火神恩惠的极少数兽人法师可以成为神殿的正式祭司。他们使用火神的奇迹来加持战士,提升己方的战斗力,同时也用诅咒残害敌方萨满巫医是半兽人法师的成长型角色,基本的战斗模式与半兽人法师类似。队伍中的巫医等级若提升,则团队战斗将变得很强。巫医能够使用辅助的恢复性魔法,战斗中也能够使用让敌人陷入异常状态或持续性损害的魔法,或以直接的物理性攻击来支持队友。他们也有对血盟成员的辅助魔法,但这种魔法并不十分有用。
魔兽历史上的萨满更多的富有争议性。他们中既有邪恶的亡灵天灾的首领——耐奥祖,也有伟大的部落领袖萨尔。
萨满文化
满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信仰和继承着与通古斯人的古老的多神信仰一致的萨满教。萨满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历史文献《三朝北盟会编》中,它是女真语,意指巫师一类的人。
萨满教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种原始宗教,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古代北方民族或部落,如肃慎、勿吉、靺鞨、女真、匈奴、契丹等;近代北方民族,如满族、蒙古、赫哲、鄂温克、哈萨克等也都信奉萨满教或保留一些萨满教的某些遗俗。萨满教原始信仰行为的传布区域相当广阔,囊括了北亚、中北欧及北美的广袤地区。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远古时代的人们把各种自然物和变化莫测的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本身联系起来,赋予它们以主观的意识,从而对它敬仰和祈求,形成最初的宗教观念,即万物有灵。宇宙由“天神”主宰,山有“山神”,火有“火神”,风有“风神”,雨有“雨神”,地上又有各种动物神、植物神和祖先神……形成普遍的自然崇拜(如风、雨、雷、电神等)、图腾崇拜(如虎、鹰、鹿神等)祖先崇拜(如佛朵妈妈等)。在萨满举行宗教活动的仪式上,所用的法器很多,如神案、腰铃、铜镜、抓鼓、鼓鞭等。在法器上都刻绘有各种神的图案,尤其是在神案上和抓鼓上古时候都刻绘有色彩丰富的神灵面具。这些满族面具,无论是艺术价值、学术价值、民俗价值、文化价值都是弥足珍贵的。由于满族萨满面具是宗教用品,一般只由萨满传世珍藏,外人很难见到。
萨满,被称为神与人之间的中介者。他可以将人的祈求、愿望转达给神,也可以将神的意志传达给人。萨满企图以各种精神方式掌握超级生命形态的秘密和能力,获取这些秘密和神灵奇力是萨满的一种生命实践内容。萨满分为家萨满和野萨满。家萨满作为侍神者,主要负责族中的祭祀活动。野萨满(又称大神)是神抓萨满,即神灵附体的萨满。神抓萨满的活动包括医病、躯灾、祈福、占卜、预测等人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满族萨满平时与族内普通人一样,他们的服务是不取报酬的,也没有超越他人的权限,他们可以结婚生子。萨满后,所用的神器、佩饰、服装等随葬。新萨满要经过挑选、培训(满语学乌云),最后才能确定。 满族萨满面具多在跳野神祭祀时使用。萨满祭祀中,依照祭祀内容要求,模拟成各种动物或神怪。由于怕被者或神灵认出,萨满要戴上面具,并用神帽上的彩穗遮脸。身穿萨满服,腰系腰铃,左手抓鼓,右手执鼓鞭,在抬鼓和其他响器的配合下,边敲神鼓,边唱神歌,充满神秘的色彩。
青年满学家王松林在黑龙江宁安地区调研考察时,发现宁安满族文化传人傅英仁掌握大量满族萨满面具图谱。王松林的真诚、痴迷、执着打动了老人,老人拿出了100余个满族萨满面具图谱和25个满族图腾图绘,作为满族史料赠送给他。经过王松林的整理、绘制,满族萨满面具终于在2000年秋面世了,被称为二十世纪末中国民间艺术的奇观。
满族面具以反映女神为主,其形成时间大约为原始母系社会的繁荣时期。满族面具是萨满教的活化石,其涉及历史久远,内涵丰富,神秘粗犷,色彩明快,稚美可掬。
面具作为一种纯精神的万能武器,等到原始先民的恐惧感、自卑感逐渐消失后,就漫漫演变成娱乐工具。满族面具由庄重威严的萨满祭奉逐渐转为戏剧娱乐表演。
在清朝,宫廷和民间已广为流传着玛虎戏。“玛虎”为满语,即假面舞,或称面具舞。早年,面具多用草枇、兽革、龟盖、贝壳制成。近世多用高丽纸、桦树皮制成,再刻绘人、鸟、鬼怪脸面形象,或慈祥,或狰狞,千姿百态。
《清史稿》一百零一卷中记述:“乾隆八年,更名庆隆舞,内分大、小马护为扬烈舞,是为武舞;大臣起舞上寿为喜起舞,是为文舞。”又载:“扬烈舞,用带面具三十二人,衣黄画布者伴,衣黑衣皮者伴。跳跃倒掷,像异兽。”文中所提“马护”既“玛虎”,亦指假面。又具《爱辉十里长江俗记》记述:玛虎之爱耍者,并非只在清宫里,满族民间旺族和大的部落早在金代就有玛虎戏。
满族面具是满族文化的稀世珍贵遗产,它不仅为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语言学、美术、戏剧等方面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启示,并开启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它也为旅游和民间工艺美术提供了巨大的开发商机。
藏族祭祀服饰有哪些
藏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祭祀是藏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祭祀服饰是藏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藏族祭祀服饰:
1. 藏袍:藏袍是藏族男女通用的传统服饰,常用于祭祀仪式中。藏袍通常是由丝绸、棉绸、锦缎等制成,色彩鲜艳,上面绣有各种图案,寓意吉祥如意。
2. 遮阳帽:藏族男性在祭祀仪式中通常会戴上一顶遮阳帽,遮阳帽通常由青稞草编制而成,形状像一个扁平的圆盘,上面装饰有各种色彩鲜艳的丝带和流苏。
3. 藏式披肩:藏式披肩是藏族女性在祭祀仪式中常穿的传统服饰。藏式披肩通常由丝绸、毛织物等制成,上面绣有各种图案和花纹,色彩鲜艳,穿上后能够增添女性的优雅和魅力。
4. 祭帽:祭帽是藏族男性在祭祀仪式中常戴的传统帽子。祭帽通常由红色绸缎制成,上面装饰有金色的花纹和龙凤图案,寓意吉祥如意。
5. 祭鞋:祭鞋是藏族男性在祭祀仪式中穿的传统鞋子。祭鞋通常由黑色绸缎制成,鞋面装饰有各种图案和花纹,寓意吉祥如意。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藏族祭祀服饰,不同的地区和族群可能会有所不同。
蒙古族萨满教服饰艺术中的三界魂灵说
蒙古族萨满教服饰艺术中的三界魂灵说
摘要: 蒙古族萨满教的服饰非常奇特,服饰上的纹样与饰物都包含有非常深刻的宗教文化内涵。本文将蒙古族萨满教的服饰做为一个切入点进行研究比较,通过对其上的文化符号意义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对草原游牧文化所孕育的原始萨满教体现出的万物有灵观念的共通性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使我们对蒙古族人以至于人本身存在的以魂灵转生为基础的终极关怀的精神信念做进一步的理性探讨,也许,这就是宗教存在的真实意义吧。
关键词: 蒙古族萨满教;服饰;文化艺术符号;万物有灵观
正如苗族传统服装写满苗族历史一样,每一件正规的蒙古族萨满服装都可以说是一部原始宗教文化的史诗。蒙古族萨满教的服饰非常奇特,整体形制是长袍长袖,大多是斜襟式,与传统的蒙古袍的外形大体相同,只是服装上的装饰非常丰富而且都是根据不同萨满的不同能力而添加不同的装饰物,这些饰物传递着最远古的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对世界认知的文化声音,尤其是从服饰上可以看到草原早期文化符号的遗存中该宗教对宇宙天地观的认识,从色彩和特殊造型的法裙上能看到它的流变以及与其他宗教相融合的艰辛生存与发展的历程,蒙古族萨满教服饰艺术使我们感受到了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内心世界都存有对宇宙生命体皆有魂灵的深刻的信念,形成了他们一生对魂灵的信奉与追求。萨满教就是实现人们这一普遍愿望的活体媒介,当萨满穿上萨满服装施法术的时候,萨满人本身已不存在,意念告诉他自己和参与的人们神已附体。蒙古族萨满服饰给人以超世俗的感观,从心理上给人以威慑的力量。
一、蒙古族萨满教服装的色彩
蒙古族萨满教的信仰是在继承和融合北方多民族信仰基础上形成的,即具有北方民族的共通性也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元朝时,蒙元的统治阶级开始接受藏传佛教萨迦派的教义,尊八思巴为国师,萨满教就慢慢被忽略了。从此,萨满教与佛教就有了尖锐的斗争,这场斗争从西到东,从南到北延续了很长时间。最终,萨满教与藏传佛教以彼此融合的方式保留了下来,但这给蒙古族的宗教文化的意识形态和艺术形态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服装从起源开始就具有了适用审美与象征的双层意义,蒙古族萨满服饰的色彩很丰富,普通的萨满服装中**代表皈依佛教,蓝色代表蒙古族祖先的萨满。但从根本上来讲大体分为黑色和白色两种,它们象征着两种性质的萨满,穿黑衣的萨满遵从原始萨满的教规,人称黑萨满;穿白衣的萨满是皈依佛教的萨满,人称莱青。
蒙古族萨满教一直崇拜长生天腾格里,这是基于万物有灵论基础上的一种自然宗教形态。长生天共99个,东边的天是44个,代表阴间,是诅咒黑天,诅咒黑天在蒙古人心目中是很厉害的,像过去蒙古萨满诅咒别人的时候先用的就是诅咒黑天。
黑萨满都穿黑色的服装,他们认为黑色最高贵,黑色是众色之母,融五色为一体,是五色的归宿。黑在五行中占水,居于宇宙之北方,具有凝重、神秘、雄浑、恐怖、威严等气质,黑色是蒙古人的吉祥色彩。在民间蒙古人以穿黑坎肩、黑靴子、戴黑羊皮帽为美。黑萨满修身全穿黑色服装,施法术的时候用黑色压白色的鬼。
白色,蒙语称“查干”,蒙古人认为白色最圣洁,他们迎接尊贵的客人时要敬洁白的哈达,祭祀长生天时要洒洁白的马奶。白色具有神性,在鄂尔多斯草原上,成吉思汗的两匹溜圆白骏就是人们奉养的活体传承的神马。蒙古族萨满教认为白色容易吸引魂灵,魂灵一般都躲在白布白幡下。蒙古族萨满治疗疯病时做的用来捉鬼的剪纸房子“古碌木”也是白色,白色象征西方的55个长生天,代表阳间,是善的天。白色的萨满服象征皈依佛教的萨满。蒙古族萨满服装的色彩和各种图形及装饰物都具有各种不同的文化意义,穿萨满服主要是为了实现镇鬼驱鬼的目的。
二、蒙古族萨满教教服饰中的符号化纹饰
1、拉手人形
称其为拉手人形,因为它并不是人,而是象征具有人的形象的魂灵。萨满教在草原其它地方被驱灭以后残存势力在科尔沁一直保存下来,文化渊源的传统信息一直延续至今,萨满教中所用的一些符号和神秘数字实际上就是一种表达特定意义和思想的会意符号。
萨满教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原始宗教,“拉手人形”可能是萨满教行使巫仪时使用的最原始的图形符号之一,新石器时代,属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的青海大同孙家寨彩陶文盆上已有拉手人图形了,青铜时代在蒙古国乌兰巴托以何腾格里山岩画上也出现了拉手人图形,鄂尔多斯博物馆藏有匈奴人用过的青铜短剑上有拉手人图形,还有苏尼特左旗的岩画中发现有铁器时代的拉手人图形,目前,发现的最早使用剪纸剪的拉手人图形出土于南北朝时期的新疆阿斯塔那墓,在陈巴尔虎旗搜集到的萨满法是祈祷用品上用布贴9个拉手人形神偶等等。在中国北方的民间,拉手人形到处都有,几乎上了岁数的人都会剪,驱鬼、招魂、送病、求子等功能很多,这几乎都是萨满巫仪文化的遗存。在科尔沁周边地区的敖汉旗、赤峰市等地更是很多。从以上的考古资料来看,拉手人图形存在于绘有原始人举行祭天、庆功等的巫仪岩画中、存在于墓葬中、存在于武器的纹饰上,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应用中,都有祭灵、转生、佑护、必胜、驱鬼的含义,体现了自古以来人与天地之魂进行精神交流的印痕。
蒙古族萨满教服饰中无论是黑衣萨满或白衣萨满都在身上缝绣有手拉手的人形图案。拉手人形是魂灵的替身,可以召唤神灵增加自己的力量,也可以驱赶镇压邪恶的鬼魂。手拉手的人形一般是五个,代表五方五位。而且黑衣萨满服的背后缝绣着白色的拉手人形,据说这是提示黑萨满要行善事。有的白衣萨满服的背后缝绣着黑色的拉手人形,也是提示接受佛教道义的萨满不要忘记祖宗的来历。还有的白色萨满服装的裙摆上缝绣有九个拉手人形,这代表挡鬼魂的墙,法力大,可以阻止邪魔的侵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