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什么梗

腰鼓服装定做-腰鼓服装价格

安塞腰鼓这个梗,来自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安塞腰鼓》,其中一段对安塞腰鼓的描绘十分经典,节奏感十分强,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为7月新剧《重来吧,魔王大人!》的播出,这个梗火了。动画第二集魔王将圣女别在腰间,像教训小孩一样疯狂打她屁股,像极了安塞腰鼓,画面非常沙雕,于是网友在弹幕里面刷起了“好一个安塞腰鼓”的梗,这一段也因此成为了名场面!安塞腰鼓”是一个文化符号,起源于中国陕西省安塞县的民间舞蹈。它以其磅礴、豪放、热烈的风格而闻名,常常在庆祝丰收、节日和其他社区活动中表演。舞者们身穿传统的民族服装,手持鼓槌,随着激昂的音乐节奏敲打腰间的鼓,形成震撼人心的表演。

腰鼓队一共有多少人

腰鼓队少则四至八人,多至数十人甚至上百人。

腰鼓队可大可小,少的十多人,多的可达数百人,队伍庞大,动作齐整,花样翻新,彩绸飞舞,鼓声震天,十分壮观。现已成为各种集会上的广场集体文娱形式,也是中老年人娱乐、锻炼身体的活动。

打腰鼓历史

打腰鼓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舞蹈,起源于中国北方,作为春节闹秧歌时表演的一个节目。

据说,闻名全国的安塞腰鼓,最早还是佳县、横山等地的移民带到那里,后来流传开来的。打腰鼓一般是由多人组成的方队集体表演的。

表演时,演员腰间斜挂小鼓,双手持鼓槌,随锣鼓、唢呐的伴奏声挥臂击鼓。其动作,时而腾挪跳跃,热烈奔放;时而轻敲慢打,柔和灵巧。其队形,时为长龙,时为方阵,变幻有序,步伐齐整。特别是年轻演员,在表演中极其投入,龙腾虎跃,充溢着阳刚之气,往往博得观众的阵阵喝彩之声。

打腰鼓一般是在新春的正月,重大节日的庆祝、纪念,大型会议的庆贺及庆典等活动中进行表演,人员少则几十人,多则百人以上,表演时表演者服装统一,道具一致。

秧歌队的人数比腰鼓队的人数多26人

腰鼓队少则四至八人,多至数十人甚至上百人。

腰鼓队可大可小,少的十多人,多的可达数百人,队伍庞大,动作齐整,花样翻新,彩绸飞舞,鼓声震天,十分壮观。现已成为各种集会上的广场集体文娱形式,也是中老年人娱乐、锻炼身体的活动。

资料补充

动律的发力点是腰。

1、上身动律:东北秧歌的身体韵律主要是左右摆动和前后扭动。横摆身是身体的左右两侧胸腰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横摆。前后扭身是以腰为轴,以肩为主身体左右两侧交替前后扭身,肩与上身扭动形成一体,胯不要扭动,如肩的交替前后划圆即右肩带动上身后走上弧线到前方,同时左肩走下弧线到后方。

2、双膝屈伸:不同特点的双膝活动。硬屈伸时双膝快速屈伸并富有弹性;软屈伸时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感,音乐重拍身体重心向下;挺膝时双膝挺直以示动作艮、俏特点。

如快屈快直:双膝快速屈伸,并富有弹性;快屈慢直:快屈,有韧性的慢直,重拍在下;慢屈快直: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性,音乐重拍重心向下,双膝快直。

3、压脚跟:不同脚位的压脚跟。如正步、小踏步、大八字步、弓箭步等。压脚跟时后半拍双脚跟提踵,前脚掌着地,双腿挺膝。前半拍迅速双脚落脚跟,提起脚跟的时间要短,落地的时间要相对的长一些。所以,在进行压脚跟的训练中,脚跟要抬得低,压得快,压在正拍上,要有艮劲,即“踩在拍上,扭在腰上”。

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

同时,花样繁多的“手中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哏、俏、幽、稳、美的韵律,都是东北秧歌的特色。

每逢重大节日,人们就会自发地组织秧歌表演和比赛。秧歌队的服装色彩丰富艳丽,多以戏剧服装为主。